【視野】維也納大學高層建筑上的BIPV

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。羅曼文化、日耳曼文化和斯拉夫文化在這里融合,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,既有“音樂之都”的盛名,又有以精美絕倫、風格各異的建筑而贏得的“建筑博覽會”的美稱。同時,多瑙河第一個流經(jīng)的大城市就是維也納,因此維也納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之后,維也納人把滿目瘡痍的城市重建起來。如今,維也納的所有歷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。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位于維也納大學的一幢建筑的改造。

維也納大學的這座建筑在改造時,確定利用太陽能來提供建筑的能源。這是一幢高層建筑,建筑師首先考慮的是在屋頂空間安裝太陽能。當建筑師發(fā)現(xiàn)屋頂空間不足以提供能量需求后,他們決定利用該建筑的立面,充分利用所有垂直空間從太陽獲得能量。在高層建筑立面上采用太陽能發(fā)電有很大的挑戰(zhàn),由于立面的變化,建筑的BIPV需要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的太陽能電池組件,對立面設計要求很高。最后,確定該項目將利用建筑物的2199平方米的立面面積安裝太陽能組件,將產(chǎn)生332kW的光伏電力。

該項目的首席設計師是弗洛里安Jamschek,他目前是ehoch2能源工程公司的CEO。一開始他希望使用標準的PV模塊,但建筑和現(xiàn)有建筑的參數(shù)使得他不得不利用各種PV模塊進行設計。

經(jīng)過調(diào)研后,Jamschek選擇了SolarEdge的DC逆變器優(yōu)化的解決方案,該解決方案包括電源優(yōu)化器、逆變器以及一個基于云的模塊級監(jiān)控平臺。該系統(tǒng)由19個SolarEdge的SE17K逆變器和1135個SolarEdge優(yōu)化器組成,以支持各種不同規(guī)格的模塊。最終通過靈活的設計,系統(tǒng)在立面采納了49種模塊,并通過設計最大程度利用了外立面的面積。系統(tǒng)在屋頂上使用了兩個標準構(gòu)架式PV模塊,用于采光頂玻璃板的構(gòu)架式PV模塊和一些為了美觀而設計的虛擬模塊。用于屋頂?shù)拇蠖郟V模塊的形狀是三角形。



這些PV模塊是由奧地利生產(chǎn)商PVP提供。PVP可以為每個客戶定制不同尺寸的玻璃板。 能夠產(chǎn)生各種不同的模塊和虛擬模塊的公司是非常少有的,Jamschek說這也是他們選擇PVP的原因之一。 選擇奧地利生產(chǎn)廠商的另一個原因是,模塊必須通過在林茨的非常嚴格的模塊消防安全測試。外墻的一部分必須被重建用來測試模塊的安全性。

由于建筑是1970年左右建成,而不是為BIPV系統(tǒng)設計的,所以也給安裝BIPV帶來了更多的挑戰(zhàn)。Jamschek說:“如果建筑物被設計用于BIPV系統(tǒng),那么就容易采用相同的模塊,降低成本?!?

SolarEdge公司的SafeDC符合R11安全標準,具有自動模塊級停機,安全電壓等特色。該SolarEdge的云監(jiān)控平臺可分析系統(tǒng)的能源生產(chǎn),使研究人員可用來參考制定可持續(xù)建筑裝修的新標準。

該項目于2014年11月建成,迄今為止已經(jīng)積累了大量數(shù)據(jù),其中最重要的是知道它已減少了540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,相當于種植近200棵樹。該項目的成功實施,也讓人們看到了將既有建筑改裝成BIPV建筑的可能性。

從此,維也納,這個多瑙河女神在太陽的眷顧下又多了一個熠熠生輝的建筑,一個生動的太陽能建筑。